“贺峻霖中传推免复试合格,拟录取!”短短一行字,像一束冷焰火在凌晨的微博炸开,瞬间点亮了内娱与考研圈的双重夜空。粉丝在超话里刷爆“贺峻霖 保研”的红色词条,路人则惊叹:“原来真有人能把舞台灯光和图书馆台灯同时开到最亮。”这一刻,流量与学术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被他干脆利落地写成了多选题——我全都要。
过去一年,他在飞往长沙录节目的红眼航班上背《传播学教程》,在横店深夜收工后刷政治选择题,把排练厅的等待时间切成碎片,用来刷英语单词。粉丝偶遇的偷拍里,他总戴着那只掉漆的降噪耳机,外壳上贴着中传校徽的贴纸,被戏称为“最卷周边”。公司一度想给他立“学霸”人设,却被他婉拒:“等我真考上再说。”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他终于把沉默的伏笔写成最响亮的彩蛋。
展开剩余55%复试那天,有同场考生在小红书记录:“贺峻霖坐我斜对面,自我介绍时把‘粉丝经济视域下的偶像话语权’讲得比论文还论文,老师追问‘你如何界定情感劳动’,他直接甩出胡泳老师去年新发的CSSCI。”这条笔记点赞破十万,评论区高赞写道:“原来真正的‘养成系’,是粉丝看着他一步步把‘养成’变成‘学术’。”
更值得玩味的是“拟录取”公示里的细节——贺峻霖的科研设想是《短视频时代青少年偶像消费的文化研究》,导师组给出的评语是:“具备将实践经验理论化的稀缺能力”。一句话,抹平了“流量原罪”的偏见:当别的偶像还在用“努力”做免责申明,他已经把流量转化为研究样本,把粉丝弹幕转化为田野数据。这种“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学术转化,让“保研”不再是逃离娱乐圈的退路,而是成为反哺娱乐圈的必经之路。
恭喜贺峻霖,也恭喜每一个因为他而相信“努力有用、热爱有光”的我们。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航道里,把“拟录取”变成“已录取”,把“仰望”变成“并肩”。冬天从这里夺走的,春天会交还给你。而那个在雪夜路灯下微笑的少年,早已用亲身实践写下注脚:只要心里有光,走到哪儿都是上岸。
发布于:湖北省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