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人来执行,这一点无需多言。在古代,战争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历史上藩地的合与分通常是遵循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战斗似乎是那个时期生活的常态。然而,若我们细细思量,就会发现,参与战争的士兵们,尤其是站在最前线的士兵,内心是何种复杂的情感?人们不禁会问,难道他们愿意自愿成为冲锋陷阵的先锋吗?面对敌人的攻击,最前方的士兵无疑是最先受到冲击的。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最前面的并不完全是士兵。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指挥官为了保护自己手下的主力军,常常选择将一些年老体衰或有残疾的人安排在最前面,以此降低自己士兵的伤亡率。这些被迫走到最前线的老弱病残者,多半是敌方的俘虏或者是战俘,这种策略一方面保护了己方勇士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让敌方不敢轻易发动全力进攻。尽管这种做法极其不人道,却在某些情况下证明其有效性。对于那些被迫担当最前排的人而言,内心或许早已放弃了生的希望。
在正常情况下,站在最前排的士兵一般都是身披重甲、装甲精良的精锐部队。他们手中的武器装备也是精挑细选的,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承受的风险最大。与之相对应的,待在前线的士兵能够获得更高的待遇和奖励。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斗中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后退,一旦后退,处于同战斗阵营的同伴会毫不犹豫地处决叛逃者。只要指挥官没有下令撤回,士兵和高级军官若有败退之意,通常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副官更有权立即取而代之,掌握指挥权。
展开剩余52%这就意味着,站在最前排的士兵,恐惧与其说是无用,不如说是自我放逐。他们必须勇往直前,无论最终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在这场生死竞逐中,杀敌越多的士兵将能挣得更多的奖励。可以说,只要勇敢坚持到最后,在自身仍存活的情况下,获得晋升与荣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古代的军营中,奖罚分明的规则促使每位士兵竭尽全力,否则难以服众。因此,站在最前列的士兵心中仅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勇敢与敌人作战,力争活到最后。若不拼死一搏,他们无疑会面临死亡,但若奋勇向前,也许能改变命运,赢得升官发财的机会。
关于阵法,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只要阵法布置得当,指挥官能够运用兵法,第一排的伤亡并不会高得离谱。因为阵型的特殊性,作战一段时间后,第一排的士兵通常会被替换为另一批。然而,如果遭遇一个愚蠢的指挥官,那么任何位置的士兵都可能面临极大的危险。在战争的浓雾中,生与死的距离常常是微乎其微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于:天津市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