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太凉爽了!西宁人也特别热情!西宁有非常好吃的手抓羊肉,希望还有很多很多次机会再来西宁!”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电影市场主理人马思纯对西宁的凉爽天气和可口美食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西宁人很热情,这里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同为影展电影市场主理人的桂纶镁也对西宁赞不绝口,“西宁的手抓羊肉、青稞饼太美味了!期待再次来西宁旅游!”
而演员杨子姗则直接为西宁做起了“代言”:“第一次参加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也是第一次在酷热的夏季来到清凉的西宁。这里真的很适合避暑,还有很多美食,人们也特别热情。这次影展同样热情洋溢,希望大家都能来西宁旅游。”
在西宁最美的季节,第十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如期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与游客循着光影而来,最终却无一例外被这座“中国夏都”的凉爽气候与烟火美食圈了粉。
唐道·637锅庄广场,每晚的露天电影总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影迷。幕布上光影流转,幕布下晚风穿堂,有人抱着奶茶低声讨论剧情,有人仰着头看得入神。“在西宁最美的季节,感受‘中国夏都’的魅力,让人来了还想来!尤其是影展期间,每天都有露天电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西宁凉爽的夏夜,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电影聚在一块儿,伴着晚风受着文化浸润,只有西宁的夏夜才能做到。”来自武汉的观众李婉婷说。
“‘中国夏都’名不虚传!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7℃,时时有干爽的凉风吹拂,晚上睡觉更是得盖被子,夏天在西宁真的很惬意!”“‘FIRST’让我认识西宁,西宁的凉爽、美食,还有大家对电影的热情,让人想一去再去!”……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让西宁“火出了圈”,更让“夏都”魅力深入人心。
“北京现在快40℃了,但是在西宁真是倍儿凉快!美食也让人惊喜,我超级喜欢西宁的抓面、炕锅羊肉、酸奶,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凉爽的气候,让西宁的夏夜成了天然的“美食剧场”。从锅庄广场转身,不过百余米,藏式馅儿饼的酥脆声、烤羊肉的滋滋声、甜醅摊主的吆喝声便涌了过来。作为FIRST影展的主阵地,唐道·637一入夜就成了美食江湖。炕锅羊肉的铁盘端上桌时还在冒着热气,肥瘦相间的羊肉裹着青椒和土豆的焦香;刚出炉的藏式馅儿饼咬下去,麦香混着牦牛肉馅的醇厚,在舌尖慢慢散开;刚盛出的甜醅抿一口,冰凉混着丝丝甜意的清爽,在喉咙缓缓漫过。“看完露天电影,转身就能扎进夜市,这凉爽的天配着热乎的肉,人生圆满了!”成都影迷小李举着一串烤羊肉串说。
光影里的故事仍在续写,西宁的凉爽多彩、舌尖的地道美味,早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到访者的记忆之中。夏都西宁,正以最热忱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远方而来的客人。
非遗技艺借影展讲述“雪豹之都”故事
剪纸里的雪豹跃然纸上,青绣中的高原精灵灵动精巧,面塑里的“豹”款憨态可掬……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的光影流转间,唐道·637锅庄广场旁的西宁非遗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这些带着高原气息的老手艺,正借影展的聚光灯,讲述着非遗与“雪豹之都”碰撞出的新故事。
河湟剪纸摊位上,卡通雪豹环抱“福”字的作品格外吸睛。雪豹神态活泼,肢体线条简洁,以萌趣姿态簇拥着饱满的“福”字。这组作品打破了传统生肖剪纸的框架,既保留着“纳福”的传统寓意,又借雪豹赋予其“珍稀祥瑞”的新意,简洁线条里藏着传统与创意的交织。“剪纸以雪豹为主题,取‘福豹’谐音,得先画好板样,再用剪刀细细裁刻。最难的是雪豹的胡须和纹路,得根根分明,还不能断。”摊位负责人边展示边向记者解释道。
你见过雪豹造型的耳环吗?旁边的河湟刺绣摊位上,就有这样的巧思。耳坠正面是灵动的雪豹头像,背面缀着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标识,走动时,耳坠下的小铃铛会发出细碎清脆声响。一位穿汉服的姑娘正对着镜子试戴雪豹耳环,银铃轻响间,她对同伴说:“既有非遗的古韵,又不缺设计感,日常戴也很合适。”
“我们将河湟刺绣技艺与FIRST影展标识、耳钉造型融合,设计出了这款耳坠。”摊位负责人说,这次市集带来了一千多对,比较受年轻人青睐,雪豹是咱们西宁的名片,影展是年轻人的聚会,这对耳坠就是二者的融合之作。借助此次FIRST影展,让这项非遗被更多人看见——被看见,才能推动非遗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面塑展位前,传承人郗丽霞正给一个雪豹面塑补色。她用超轻土捏出了雪豹蓬松的绒毛,用牙签划出脸部的斑纹,动作十分熟稔。
“奶奶当年在家做面塑维持生计,赶集市售卖;如今我创办了企业,打造‘雪豹之都’我也有份,做了不少雪豹元素的产品。”面塑技艺传承人指着摊位上的雪豹面塑介绍说,传统面塑用玉米粉、蜂蜜混合丙烯颜料手工捏制,质感细腻却有短板——保存期仅两三年,易开裂,“有时做大作品,两三年就裂了,特别可惜。”时代在变,手艺也在生长。如今郗丽霞的作品多改用超轻土。颜色丰富、质地细腻、轻便易存。“材料换了,手上的技艺没变。”郗丽霞告诉记者,她在豹街创作的雪豹主题面塑深受年轻人和游客喜欢,这次来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就是想把高原精灵带给全国的朋友,让更多人爱上“雪豹之都”西宁。
当雪豹的灵动遇上非遗的厚重,当传统手艺撞上年轻目光,老手艺没有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而是借着时代的光,长出了新的模样。“雪豹之都”的故事,也通过这些指尖的温度,传到更远的地方。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于:北京市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