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向未被录取的考生寄送《致未录取同学的一封信》。 受访单位供图
rr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9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布视频称,自己虽未能考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但却意外收到了该学校寄来的“未录取通知书”,引发热烈讨论与广泛好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据悉,港中大(深圳)除了为录取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外,还为未录取的考生准备了一封来自校长的信和小礼物。据记者了解,这不是该校首次为未被录取的考生送上鼓励,而是一个自2016年起每年的暖心之举。
r“今天的挫折,将是你
r明天前进路上的明灯”
r7月18日,港中大(深圳)邮寄出徐扬生校长写给未录取同学的一封信。信中,徐扬生以真挚笔触分享了两段不同时代的高考故事,勉励同学“清空自己,放掉包袱,再次出发”。他和同学们诚恳谈心,感谢这些同学为追逐梦想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虽然因为录取名额的限制无法接纳所有优秀学子,但希望这封承载着过来人心声的书信,能为同学们拂去些许失落,注入前行的力量。他在信中写道:“今天的挫折,将是你明天前进路上的明灯。只要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你到哪里都可以打天下,到哪里都会是个英雄,到哪里都会取得成功!”
r在采访中,徐扬生进一步阐释了写信初衷:“做老师40多年来,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很大,焦虑很多,未被录取的同学会失落,我希望这封信可以宽慰他们一下,鼓励他们一下。因为高考其实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人生的路很长,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当中会有很多的考试、考验等待着我们,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场,用不着因为高考的结果影响未来的人生。”
r信件发出后,暖心举动在社交媒体引发了热烈讨论与广泛好评,话题登上热搜。不少考生和家长表示,这封信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许多网友留言:“从未想过会被一所大学如此温柔相待”。
r此次徐扬生致信未录取考生,彰显港中大(深圳)人文关怀和温度的同时,也传递出这样的理念:“每一个向远方眺望的跋涉者灵魂,都天然值得尊重与托举。”港中大(深圳)的教育同样传达了这样的人文情怀,徐扬生说:“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毕竟是人而不是机器,我们要有人文关怀,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关怀,互相爱的。我们学校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这样人文情怀的传递,包括我们的通识教育,我们的书院制,我们要培养的是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辨能力,是一个完整的人。”
r据悉,自2016年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每年都会向未被录取的考生寄送《致未录取同学的一封信》。这封信并非是“未录取通知书”,而是一封充满暖意的感谢信与鼓励信,专门寄给那些通过港中大(深圳)综合评价考试并填报志愿但最终未能录取的同学。今年,港中大(深圳)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6个综合评价省份共寄出了1300多封信。
r连续十年纯凭高考成绩
r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
r2025年,港中大(深圳)国内本科共录取1648人,其中普通提前批录取448人,综合评价录取1052人,艺术类录取95人,港澳台录取53人。
r据数据统计,整体录取生源质量依旧非常优秀,大学在2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普通提前批录取考生在绝大多数省市的选考/物理类最低分位列所在省份考生前2%以内,历史类的最低分位列所在省份考生前1%以内。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启动招生,这12年来,港中大(深圳)已连续第十年成为纯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物理类、历史类均继续名列省内知名高校榜首,普通类(物理)录取最低分666分(最低位次1355名),位列省内物理类考生的前0.29%,位居省排名1000以内;普通类(历史)录取最低分644分(最低位次372名),位列省内历史类考生的前0.12%,位居省排名500以内。
r关于港澳台地区录取情况,截至目前,大学已通过五种招生模式录取53位学生,其中,通过港澳台侨全国联招考试录取20人、依据台湾学测成绩录取2人、通过澳门保送生考试录取4人、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录取24人、依据澳门“四校联考”成绩录取3人。
r(深圳晚报)
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