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的威力无可否认,至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仅有两次在战场上使用过核武器。第一次是在1945年8月6日,美国将原子弹“小男孩”投向日本广岛,紧接着,三天后,第二颗原子弹“胖子”轰炸了长崎。那一刻,广岛的天空中升起了象征毁灭的蘑菇云,强烈的爆炸波震撼了整个城市,导致了超过20万人的死亡。这两次核攻击彻底改变了战局,为二战的结束提供了直接的推动力。
负责投放“小男孩”的飞行员保罗·蒂贝茨,成为了日本公众谴责的焦点。日本多次要求他公开道歉,甚至要求他跪地谢罪,但蒂贝茨始终坚决拒绝:“日本至今没有向中国道歉,我为什么要向他们道歉?”他的话语坚毅而冷静,似乎从未动摇过自己的立场。
蒂贝茨的成长和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1915年,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在他12岁时,蒂贝茨参加了一次飞行体验,这次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并激发了他对飞行的热情。在这次活动中,年轻的蒂贝茨与飞行员共同驾驶飞机,在空中撒下糖果进行促销。这段经历为他日后选择成为一名飞行员埋下了伏笔。
展开剩余75%1937年,蒂贝茨正式加入了美国空军,成为了一名飞行员。随着二战的爆发,蒂贝茨表现出色,指挥轰炸机中队执行了多次任务,活跃在欧洲和非洲的战场上。到1943年,他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被召回美国,成为了B-29轰炸机的试飞飞行员。B-29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蒂贝茨成为了美军中最熟悉这一机型的飞行员之一。
随着B-29轰炸机的投入使用,蒂贝茨被指定为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飞行员。得知任务时,他并没有表露太多情绪,而是沉默了。他明白,自己所要执行的任务将对日本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当我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就预料到会发生什么,这种决定是非常触及人心的。”蒂贝茨曾在采访中提到。他深知原子弹的爆炸将导致数以万计的日本人死亡,心中也曾犹豫过,但最终他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结束二战的残酷杀戮。“轰炸是我擅长的事,也是我能为结束战争所做的最有效的贡献。”他说。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蒂贝茨带领机组成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专家要求他们在投放原子弹后,立即执行159度的偏转飞行,这个动作极具难度。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蒂贝茨和他的团队终于达到了要求,确保了飞行安全。1945年8月6日清晨,蒂贝茨驾驶着B-29轰炸机,从接近一万米的高空,将“小男孩”原子弹投向了广岛。三天后,“胖子”在长崎爆炸,最终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这两颗原子弹带来的巨大伤害却成为了无法抹去的历史创伤。
作为任务的执行者,蒂贝茨面临了日本社会的强烈反弹。他成为了愤怒的公众指责的对象,许多人要求他公开道歉,甚至有传言称,蒂贝茨因感到愧疚而开始酗酒,甚至多次企图自杀。然而,蒂贝茨在多次采访中澄清,这些传言完全是虚构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虽然原子弹带来了极大的死亡和痛苦,但它也加速了二战的结束,避免了更多的战斗和死亡。“我并不恨自己投下的原子弹,我只恨战争。”蒂贝茨曾这样说道。
他也清楚,日本对中国人民的暴行才是他心中最深的痛。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至今未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道歉。正如近期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所呈现的那样,南京大屠杀导致超过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屠杀,而日本至今没有承认过这段历史。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甚至只是作为选修课内容而非必修课,显示出日本在处理历史问题时的态度。
蒂贝茨的坚持与态度,反映出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虽然他并未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但他坚信,历史的公正终将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蒂贝茨也迎来了个人的家庭生活,他有了三个儿子,并且其中一位孙子继承了他的职业,成为了一名美军的轰炸机飞行员。
蒂贝茨于2016年去世。在他临终时,他留下了遗嘱,要求不举办葬礼,也不立碑,以此避免任何人为的干扰或争论。他希望这一切都能随着他的离世而结束。然而,蒂贝茨所参与的历史事件仍然持续成为争论的话题。美国作家鲍勃曾说:“蒂贝茨改变了世界,直到人类的最后一天,他的故事将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发布于:天津市10倍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